關於新加坡

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赤道北方137公里,地處馬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控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北邊和東邊是馬來西亞,南邊和東南為印尼。由於新加坡位處馬六甲 海峽的出口,扼控著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及歐、亞、澳三洲海陸交通之要衝,地理位置尤為重要。 新加坡築有1,056公尺的鐵、公路與亞洲大陸相連。約 49.7%的土地已開發,其中包括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港區,另外有1.6%是農業用地。 
面積  
新加坡面積 712.4平方公里,是由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東西寬42公里,南北長23公里,約為台北市的2.6倍大。 
人口  
新加坡人口約為508萬人,其中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約377.17萬人,男性平均壽命為78.2歲,女性為82.9歲。  
氣候  
新加坡一年四季夏天,氣溫無明顯變化。年平均最高溫是31.5℃,最低溫為25℃。在不下雨的下午平均相對濕度約介於65%到70%之間,清晨平均濕度則超過90%。年雨量2,753公釐左右,一年中雨量分佈平均,不過在11月至1月降雨量會稍微增加。 
首府、工商業中心、種族  
新加坡是個由多種民族組成的國家。對各種宗教兼容並蓄,其中華人最多佔74.1%,馬來人佔13.49%次之,印度人佔9.2%,其他人種2.1%。人口增加率自1960年代後期有穩定下降的趨勢,故當局採引入移民方式彌補經濟發展所需之勞動力及專業人士。 
主要語言
適用語言以英語為主母語為輔,惟華語、馬來語及淡米爾(印度)語亦通用。

教育普及程度高;識字率高達97%

政治制度  
仿英國之責任內閣制,全國最高首長為總統。內閣為最高行政機構,由總理及各部首長組成。總理係總統任命國會多數黨領袖擔任,負實際行政責任。內閣之下分設內政、外交、國防、律政、財 政、教育、衛生、人力、交通及資訊科技、貿易及工業、國家發展、環境發展、社會發展、新聞及藝術等部,每部設部長一人,政務部長或政務次長一至二人,由總 理自國會議員中遴定後,向總統推薦委派。
國會採一院制,現有議員84人,其中83人係由9個單選區(每區選出1人)及14個集選區(每區選出一組 3至6人)公民投票產生,另1人係依反對黨當選比例產生,原則上每5年改選一次。此外,星國國會於1990年3月通過一項法案,同意於83席民選議員外,另增設6席「官委議員」,根據是項法案之規定,「官委議員」係由一特別遴選委員會甄選該國在文化、藝術、科學、經貿及社會服務方面之傑出人士,經全體國會 議員審定後提請總統任命,任期兩年。1997年中通過的國會憲法修正,則規定官委議員由6位增加到9位。
星國政黨呈一黨獨大局面,主要為執政之人民行動黨,另有五個反對黨,即工人黨、民主黨、國民團結黨、新加坡人民黨、民主進步黨,惟尚未發生積極作用。重要之經濟指標 (2009年)

  • 每人平均國民所得:約43,867美元
  • 失業率:2.7%
  • 生產力年變動率:-0.9%
  • 通貨膨脹率:1.0%
  • 出口值:2,989.8億美元
  • 進口值:2,627.4億美元
  • 工業生產成長率:5.8%
  • 外匯存底:1,629億美元
  • 主要出口產品石油提煉產品、電子閥、辦公室或資料處理機之元件、電信設備、資料處理機
  • 主要出口國家馬來西亞、印尼、香港、歐盟27國、中國大陸、美國、日本、澳洲、泰國、韓國
  • 主要進口產品電子閥、石油提煉產品、石油原油、辦公室或資料處理機之元件、電信設備
  • 主要進口國家歐盟27國、馬來西亞、美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中華民國、印尼、沙烏地阿拉伯、泰國

經濟發展政策方向為〔三化〕及〔一中心〕,所謂〔三化〕就是經濟國際化、自由化及高科技化;〔一中心〕即指將新加坡發展成環球城市中心。因而採取之經濟措施包括持續爭取外來投資、協助本地企業成為跨國企業、發展服務業以及加強人力資源之投資等。
1990 年後期鑒於電腦資訊產業迅速升起,電子商業一日千里,新加坡乃於98年大力發展所謂知識型經濟(Knowledge-Based-Economy, KBE),鼓勵人民學習最新科技知識,勇於創業,盼使新加坡經濟早日轉型,掌握另一波產業革命的契機。新加坡政府認為服務業及製造業為帶動新加坡經濟成長 之雙引擎(twin engines),故目前其經貿政策重點在提高服務業競爭力及發展高科技產業,以使該國早日轉型為知識型經濟。吸引並獎勵高科技、低污染、資本密集工業之 外來投資。電子與石化為當前主導性之製造業。
加強推動與各國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為打造新加坡成為多國企業營運總部或生產中心之基地,強化國際競爭力,新加坡積極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積極爭取降低各簽約國之市場進入障礙,並且開放國 內服務業市場。新加坡已經先後與紐西蘭、日本、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與美國所進行之自由貿易協定已於2003年1月完成談判並於5月6日由美國布希總統與新加坡吳作棟總理於美國 白宮簽署。另新加坡目前正分別與南韓、墨西哥、加拿大等國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諮商談判。  

將推展國際業務重心轉移至中國  
新 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E Singapore)為推展國際業務,將把更多資源轉往龐大且具潛力的中國市場。為此,新加坡企發局已先後推出新加坡中國工商聯會(Network China),設立中國商業支援辦事處,以及在北京成立新加坡工商會總部,反映了新加坡和中國間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此外,新加坡企業配合跨國電子企業在 中國生產,一些基本的電子生產基地亦隨著轉移到中國,也直接推動兩國的貿易往來。  
發展新加坡第二個十年綠色計畫
新加坡環境發展部於2002年8月24日正式發表了一個由新加坡政府、私人機構和公眾,共同花費一年合作制定的。

投資保障協定
台北投資業務處和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投資促進和保護協定

經濟概況 
2008年新加坡經濟成長率為 1.1%,一反2007年7.7%高成長,低於原新加坡政府4.5-6.5%成長率之預測值;2008年下半年新加坡經濟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第 3季經濟零成長,第4季經濟甚至萎縮-4.2%,所有主要的產業部門,除了營建、資通訊與商業服務業等業別外,普遍出現負成長之情形。

2008年全球經濟表現普遍受到金融危機之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美國、日本及歐盟三大經濟體表現均受到衝擊,亞洲地區主要國家經濟亦受到連帶影響, 尤其出口導向型的國家,由於主要出口市場在歐美,此波金融風暴由歐美開始擴散,亞洲各國經濟情況普遍遭受衝擊,2008年新加坡國外需求僅成長1.3%, 較2007年6.6%為低,主要因素為貨品出口減少,尤其是化學產品與化學產品相關製品以及運輸服務部門成長幅度減緩所致。另國內需求方面,相較於 2007年成長6.9%,2008年則成長16%,主要原因為存貨之增加所致。整體消費支出(Consumption Expenditure)在2008年增加3.6%,較2007年成長4.1%略低,以消費支出之結構分析,公部門增加8.1%,私部門則僅增加 2.4%,較2007年之5.2%為低。在整體固定資本形成(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GFCF)方面,2008年整體而言,固定資本形成預估成長14%,較2007年成長19%為低;成長動力主要來自運輸工具以及營建業等新資本投入。

我國企業在當地經營現況
我國與新加坡同為 資本輸出國家,與東協其餘各國比較,我國企業較難在新加坡覓得投資機會,但由於新加坡居東南亞金融、貿易及運輸樞紐地位,勞動力素相對較東南亞國家高,故 我國企業仍紛紛在星國投資貿易、金融保險、電子製造等行業。此外,由於香港1997年主權移轉,許多謹慎台商已將原在香港之據點遷往新加坡,以新加坡為區 域總部,操作國際接單、融資、調撥零件、支援售後服務和蒐集國際市場最新情報等。因此自1996年起我國赴新加坡投資者大量增加。

我國廠商在新加 坡的大型投資案包括:1998年台商在新加坡之投資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電子電器、運輸等三大行業,投資額佔總額約82.19%,其中金融業繼續成為台商 投資新加坡行業的首位, 1999年我台積電公司在星所投資晶圓廠開始動工,隨後聯電於2000年宣布投入36億美元興建12英寸晶圓廠,聯電集團新加坡晶圓廠於2003年上半年 正式量產。由於此等大型投資案的緣故,帶動周邊設備、封裝測試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引進我國中小型企業從事此方面的投資。

根據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資料統計,2008年我對新加坡投資為6億9,763萬美元,共14個案件,較前一年衰退41.58%。1952至 2008年底止,台商投資共459案,總額累計達54.39億美元,主要投資類別為電機、電纜、木業、化工、模具、五金、汽車零件、貿易、氣體工業、電子 及批發零售等。2008年新加坡對我投資件數為85件,總額為2億7,208萬美元,較前一年成長57.69%。1952年至2008年底止,新加坡對台 投資案件數為1,221案,金額共59.1億美元。

投資機會 
在考量我國產業競爭性及新加坡投資環境等因素下,預估我國業者未來較有希望與新加坡合作投資發展項目為:

(一)會議展覽產業:
新加坡會議展覽產業發展相當發達,許多國際性會展公司如Reed Exhibition、Allworld Exhibition、蒙哥馬利集團、杜塞道夫會展公司、漢諾威展覽公司等均於星國設立分公司,主要展覽場所有SUNTEC及Singapore EXPO,主要大展有新加坡航太展、新加坡亞洲通訊展、新加坡亞洲食品展、新加坡家具展等,為旅遊業及會議展覽相關服務產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依據台星兩 國政府之合作協議,兩國將透過資訊交換、簽約合作、組團互訪等活動,加強雙方業者合作,以協助我國會展產業之發展。
(二)中小企業:
新加坡中小企業約佔該國企業總數之90%,雇用員工數達全國勞工之半數,產值規模約佔該國GDP之30%,星國政 府鑒於長期以來促進星國經濟成長之國際性多國籍企業受到中國市場興起影響,紛紛將生產基地外移至中國,進而造成星國經濟成長遲緩,失業人數增加,因此目前 調整政策,全力協助星國企業之發展,相關措施包括有國際市場拓銷、融資、加強研發創新能力等。鑒於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之成功經驗,星國政府對與我國在中小企 業發展之合作,表達相當興趣,雙方並經部長級會議達成相互合作之共識。

(三)電信業:
新加坡政府在2000年4月1日全面開放該國電信市場,也同時取消外國公司只能直接或間接持有本地電信公司49%股權的上限。我電信業者可依自身發展策略,評估未來新加坡、ASEAN和紐澳、南亞市場商機潛力,尋找合作夥伴。

(四)石化工業中有關特殊化學品之投資:
新加坡至今仍不遺餘力吸引外國公司來星進行石化投資,我國石化工業下游工廠可先觀摩其整體上、下游產量配合情形,特化產品區域市場需求,建廠生產成本等因素,再評估決定其合資或獨資經營方式。

(五)物流業:
新加坡位居東南亞樞紐地位,經過30年努力,其航空運輸可直達世界150個城市,海運則與600個港口相聯,貿易報關便捷,為其物流業提供良好的條件。而為著眼兩岸三通後之商機,該國有意撮合其物流業者與我同業進行合作,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此不失為一值得構思方向。

(六)模具業:
新加坡製造業發展以吸引外國投資者為主,目前已成功吸引歐、美、日等國多國籍企業來星投資設立生產基地,該等多國籍企業尤其 是電子、通訊、製藥及交通業者對模具使用要求相當多,精密程度亦相當高,在星國模具生產規模不大,且主要供應各公司內部使用為主情況下,星國模具仰賴外國 進口甚巨,此提供了各國模具業者相當好之市場及商機。鑒於我國模具業發達,產品價值足以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競爭,產品品質一般優於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及 中國大陸等國而接近日本生產之模具,但價格低廉,非常具競爭力,未來可繼續加強我模具公會與星國模具公會合作關係,在雙方已洽簽合作備忘錄之基礎上,積極 推動雙方人員互訪、技術及市場交流、共同開發第三地市場、共同建立資料庫、人員相互訓練及技術證書相互認證等合作項目,促進雙方貿易往來。

 外商子女在新加坡的教育

  •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目的在啟發每一位兒童之最佳潛能,並培育其健全的道德價值觀。
  • 新加坡學童受十年正規教育,小學自六歲開始,為期六年,一、二年級主要教學科目為:英文、數學及母語,三年級起增加科學學科。
  • 小學畢業考試(PSLE)通過後,即可升入為期4或5年的中學教育,然後才有資格參加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N級或O級證書會考(GCE N /O)。根據其PSLE的成績,學生可以三種主要課程中作選擇,這三種課程將依據其學習能力和興趣,而有不同課程的重心設計。
  • 大多數的學生,會修讀4年的特快課程,以應付GCE O級考試;其餘的少部分 ,則參加普通的學術或技藝課程,在四年的學業結束後,需參加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N級會考GCE N(NORMAL),其考試成績優異者可以再續讀一年,準備GCE O級的考試,若無法進入上述學校者,即可進入技術學校,學習一技之長,準備就業。
  • 在GCE N級或O級考試後,依據學生性向和條件,可以繼中學後的技藝學院或商學院,大學先修班或專科學校,大學先修班學生畢業前將準備應考新加坡–劍橋一般優等教育證書檢定(GCE A),甄試結果可決定學生是否有資格繼續升讀大學教育。